上海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瑞
在数字化浪潮中,上海大学正以智慧引擎驱动采购管理革新。当传统采购流程还在为规范与效率的矛盾纠结时,这所高校已通过AI大模型、将采购场景转化为“数字实验室”——既保障了“干干净净的采购”原则,又实现了又好又快的采购目标。正如其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瑞在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高校·医院采购座谈会上提出的:这场始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数字化转型,不仅让采购流程在静态管理中“不下线”,更在三年间孕育出覆盖全品类、全流程的智慧采购生态。
这种变革的底层逻辑,源于上海大学对采购本质的重新定义。他们将采购系统视为“四色谱系”治理体系的具象化载体:以红色基因筑牢廉政防线,用黄色预警机制构建风险防火墙,借绿色绩效引擎驱动资源优化,最终在蓝色数智化蓝图中实现全链路协同。
数字化赋能采招治理
上海大学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采购流程的全面优化。在“买得好”方面,学校针对10万元以下的零星采购,实现了统一结算,用户可以一键采购、坐等收货,省去了繁琐的报销环节。2024年,通过这一模式完成的采购项目达3007个,累计节省报销用纸约9021张A4纸,节省报销用时约6014小时(相当于8018课时),降低碳排放量约20.05公斤,显著提高了采购效率,降低了管理成本。
在“买得快”方面,上海大学通过“挂图作战”模式保障重点专项采购的顺利执行,并借助AI智能评审赋能“上大迅采”快速采购。该模式下,计算机智能评审成功率达较高水平,采购周期大幅缩短至常规招标项目的1/3,成交金额逾4.4亿元,节省资金1632万元,节省专家评审费达203.3万元,显著提升了采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。
在“买得干净”方面,上海大学建立了采购风险监督驾驶舱和采购大数据监管平台,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防范项目拆分、程序倒置、围标串标、关联关系等潜在风险,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。
AI大模型深化采招数字转型
王瑞进一步介绍了上海大学在AI大模型应用方面的探索。学校以“上大盘龙”大模型技术为基础,全面赋能采购与招标管理,实现了智能问答、智能采购助理等功能。该系统基于自强5000满血版DeepSeek底座开发,通过大模型+智能体+RAG知识库的架构,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采购服务。
用户可以通过智能问答功能咨询采购相关问题,例如查询“深度学习服务器”的购买信息、了解过去万用表的采购情况、查看供应商评价及黑名单情况,甚至可以查询自己名下的采购项目。系统还支持多语种智能回答,涵盖英语、上海话、东北话等多种语言,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。
王瑞强调,AI大模型的应用不仅是技术的炫技,更是为了成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。上海大学通过AI技术的应用,实现了采购与招标管理的全链协同,从数字化执行到数字化监管再到数字化治理,全方位提升了采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。